正月初七是亿万打工人开始上班的日子,欢天喜地的春节也即将告一段落了,虽然正月初七不是春节的一个重要的日子,但是对于仍然在农村的人们来说,还有很多传统习俗需要继续发扬和传承。
正月初七为人节,源于古代中国神话。摊煎饼吃七宝羹,安顿身心,休养生息。中国传统节日。传说女娲初创世,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,于第七天造出了人,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。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,魏晋后开始重视。古代人日有戴“人胜”的习俗,人胜是一种头饰,又叫彩胜,华胜,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、剪彩为人,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,也戴在头发上。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。唐代之后,更重视这个节日。每至人日,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,又登高大宴群臣。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,则主一年人口平安,出入顺利。
习俗1、戴人胜
这个习俗主要是在南方地区的习俗,在正月初七,南方地区的女子一般会彩纸、丝帛、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,戴于头上,也会有人将这些东西张贴在屏风处。
习俗2、赠花胜
人们不仅在正月初七这一天自己戴人胜,而且还会将各种花胜赠送给亲人或朋友。
习俗3、人日
传说正月初七这一天女娲娘娘创造了人类,正月初七创造了小孩子,正月十七创造了成人,正月二十七创造了老年人。
习俗4、吃面条
面条对于中国老百姓有特殊的含义,而在正月初七吃面条的习俗,则是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,取长寿之意。
习俗5、送火神
这个习俗是部分地区才有的习俗,据说在山东地区,人们会将秸秆捆绑在一起,点燃后将火把一直送出村外,或者沿着河流冲走,寓意新的一年驱除火灾,新的一年,平安无事。
习俗6、土地庙送灯
人日还叫“人齐日”,民间有上土地庙送灯的习俗,人们将一盏油灯放在土地神像前,家里有几口人就点上几个灯捻儿,此时无子的人家要去偷灯,认为这样可以求到儿子。
习俗7、亲手做七宝羹,全家食用
在正月初七这天,亲自采购七种节令新鲜蔬菜,按自己的口味随意搭配,加米粉做成羹,作为全家共享的一道节日食品。
习俗8:捞鱼生
南方一些地区,人们有在人日节“捞鱼生”的习俗,捞鱼生时,往往多人围满一座,把鱼肉、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,大家站起身,挥动筷子,将鱼料捞动,口中还要不断喊到:“捞啊!捞啊!发啊!发啊!”,而且要越捞越高,以示步步高升。
正月初七的民间习俗还是很多的,但是这些习俗基本上都是属于地区习俗,比如赠花胜、出游、登高、摊煎饼、吃面条、送火神等习俗。人日这天是全家人相聚的重要日子,同样讲究“人齐和吉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