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销社是一个很有年代感的词,50后、60后和70后都经历过供销社时代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,那个曾被很多人称为计划经济时代“购物天堂”的老供销社,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,成为一段记忆。
幸运的是,直到今天,很多地方还能找到“老供销社”的身影,有的甚至依然在经营着。位于青山区兴胜镇宏庆德旧村的"老供销社"就是其中之一。
这处土灰色的供销社建筑外观和结构都近乎完整地保存着,只是门窗部分能看出改造过的痕迹。门厅顶端浮雕着“为人民服务”几个金色大字,左右两边分别是涂红的“发展经济”“保障供给”,充满着厚重的时代气息。
推门进去,映入眼帘的是极具年代感的三尺柜台和货架,上面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,从馋人的零食、小吃,到生活必需的油、盐、酱、醋、洗衣粉,应有尽有。看来,货品供应适应了时代潮流,和如今的超市一样了。
经营者刘凤孝、王粉梅夫妇称,这家供销社从1975年建成至今,已经有47年了。20世纪90年代中期供销社改制时,他们盘了下来一直经营至今。而在这处老建筑的后面,还有一处供销社旧址,土坯房的顶端还依稀能看到一个五角星图案,一扇木质的小门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。
62岁的王粉梅称,供销社.早主要经营镰刀、锄头、化肥等农业用品,也有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。当时,周边几个村只有这么一个供销社,前来购物的村民很多,后来随着经济发展,很多村子也都有了小卖店、小超市,来这里的顾客也就少了。近几年,随着装备园区建设和发展,这里的生意又好转起来,每天营业收入在千元左右。
周边许多上岁数的村民看到这栋老建筑后都表示,感觉特别亲切,让他们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飞回了从前。
前些年,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,供销社渐渐淡出了百姓视线。但近年来,供销社在深化改革中不断调整定位,逐渐回归成为服务农牧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惠民平台,“金字招牌”正在重新被擦亮!